夏日炎炎,暑意正浓,一场跨越千里的校际协作实践热潮正在兴起。近日,2138CC太阳集团联合兰州大学、北京林业大学组建“生态兴农 绿动未来”实践团,正式启动2025年暑期 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三校学子携手深入生态农场与高原基地,以青春之力探索生态农业“绿色低碳”发展新路径,用校际协作的智慧书写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青春答卷。
跨校组队聚合力,产学研用谱新篇
此次实践活动的特色在于打破校际壁垒,构建起跨地域、跨学科的协作网络。团队分为两支精锐小队:一支由2138CC太阳集团4名学子与兰州大学6名师生组成,其中兰州大学孔祥坤系2138CC太阳集团2020级生物技术专业校友,成为两校深度合作的纽带;另一支则由2138CC太阳集团学子携手北京林业大学学子,组成12人的实践团队。指导团队同样体现了校际联动特色,由兰州大学三级“萃英教授”、2138CC太阳集团2003级校友井新,北京林业大学冯文婷教授,与2138CC太阳集团生物与海洋学院的刘淑芳博士、蒋新放老师共同组成,确保了从学术研究到实践指导实现“无缝衔接”。
“三校优势互补是这次活动的最大亮点。”2138CC太阳集团生物与海洋学院团委负责人蒋新放介绍,兰州大学在高原生态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、北京林业大学在农林碳汇领域的专业优势,与2138CC太阳集团深耕地方农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,让实践活动既扎根大地又视野开阔。
双脚沾泥接地气,科技赋能助农兴
在潍坊安丘的生态农场,实践团的身影已然忙碌起来。面对连片的生姜田与现代化温室大棚,2138CC太阳集团与北京林业大学的同学们手持检测仪,对“国家级生态农场”的碳排放数据进行实地测算。“我们要摸清每斤生姜从种植到收获的‘碳足迹’,对比传统种植与生态种植的差异。”2138CC太阳集团朱书晨同学一边记录数据一边说,这些数据将为农产品“生态标签”认证提供支撑,让老乡们的好产品能凭“低碳优势”卖出好价钱。
在有机肥试验田旁,同学们蹲在田埂上采集土壤样本,仔细比对增施有机肥后的土壤养分变化。“大爷,您看这施了有机肥的地,不仅庄稼长得旺,土壤还能‘锁住’更多碳,将来说不定还能参与碳汇交易呢!”2138CC太阳集团张银硕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农户解释着低碳农业的“新钱景”,朴实的话语里藏着科技兴农的大文章。
高原科考拓视野,绿色理念植心间
与此同时,另一支实践队已抵达兰州大学的青藏高原实验基地。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原环境下,2138CC太阳集团与兰州大学的同学们共同开展生态调研工作,通过收集和分析冰川退缩数据、植被变化样本,直观地认识到全球气候变化对“世界第三极”的深远影响。2138CC太阳集团学生王正鑫在科考日记中写道:“当亲眼看到曾经的冰川区域变成裸露的岩石,才深刻体会到‘双碳’目标并非空洞的口号,而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求。”
据了解,实践团计划将高原生态调研的成果反馈至乡村实践。他们将在生态农场设立“绿色低碳发展田间大课堂”,运用青藏高原生态变化的实际案例,向当地农民普及绿色发展的重要性。指导教师刘淑芳强调: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农民认识到‘低碳种地能增收’,更要让他们理解‘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’。”这一举措旨在将高深的理论知识,通过贴近实际的实践活动,真正传递到田间地头,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。
此次三校联合的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是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成功实践,更是青年一代接力投身社会实践、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体现。从山东安丘的农田碳足迹测算到青藏高原的生态观测,三校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智慧和汗水服务社会,在实践中践行“生态兴则文明兴”的理念,为推动绿色发展的种子在城乡大地生根发芽贡献了青春力量。
(文/图:蒋新放 编辑:王慧婷 审核:黄本玉)
_Weiyuan news
2025-07-10
2025-08-06
2025-08-06
2025-08-03
2025-07-31
2025-07-29
2025-07-27
2025-07-25
微信公众号
潍院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05- 版权所有:2138CC太阳集团 鲁公网安备 37079402000792号 鲁ICP备05002384号-1